与总统奥巴马交流凸显我国大学生表达存在差距
点评:这是现场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友好些无可厚非。可是问人家“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这就没道理了。人家是总统,美国某城市与与中国某城市之间建立友好关系那是市长的事,关总统啥事阿?于是没法正面回答,奥巴马只好啰嗦了半天两国城市之间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含混过去了。
[现场提问二]总统先生,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是,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点评:问人家“给中国带来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太没品味没修养了。
[现场提问三]我是同济大学黄立赫(音)。首先我想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欢迎您,在《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我们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在世界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本身是在历史沉淀当中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积淀而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谢谢您。
点评:这个学生一上来就之乎者也的,再说你要寻章摘句也应该从美国的名言警句里找啊,那样才能拉近距离且显得你博学。为什么非引用《论语》之类呢,引就引了,还要注明是《子路》篇,显摆什么呀。还有这位同学提问一国总统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等于承认了人家在世界的领袖地位。
[现场提问四]我想说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您提问,我认为我很幸运,我也感谢这个机会,您的演讲非常清楚。我是周元天(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问,现在已经有人问您得诺贝尔奖的问题了,那么我不会以同样的角度问您,我想问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您很难才能得到这个奖,所以我在想您是怎么得到这个奖的?还有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我们很好奇,想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校园经历,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点评:最最不堪的就是这个问题了。诚惶诚恐语无伦次啰嗦了半天,表达能力之差,还不如中学生。还问了一句“您是怎么得到这个奖的?还有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难怪奥巴马不无讽刺地回答:“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课程学了之后可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不能担保的”。
[北京网民提问]总统先生,很荣幸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今天我也是中国的青年网民代表。这个问题是北京的一位网民问的,他非常关注您的阿富汗政策。他想知道,恐怖主义是否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您如何看待在阿富汗的行动是否会升级成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
这个问题提的好,可惜是网民提的。
交流结束后,上海的大学生们提了那么多问题,最后给奥巴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奥巴马]今天我过得非常愉快,非常感谢各位,首先我想说我对大家的英文印象很深刻,很明显你们是很用功的学习。……晕倒!原来唯一给他深刻印象的竟然是大家的英文水平。是不是蕴含的另一个意思:你们的问题内容“太精彩了”?
评论